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陆续开启,本科专业的设置与录取计划发生了一些变化。教育部数据显示,有31种新专业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不再招生。
据教育部统计,自2012年以来,共有265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布点1.7万个,撤销或停招1万个。
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一直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备受学生和家长关注。最新的专业调整反映出哪些趋势?
新增专业工科占比近一半,“智能”“智慧”成高频词
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新增31种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智慧林业等新专业,首次出现在一些高校的招生计划中。
“新华视点”记者梳理发现,近3年来,工学类新增专业较多。2019年度,31种新增本科专业中,20种为工学专业。2020年度和2021年度,新增专业数量分别为37种和31种,工学专业均占14种。
带有“智慧”“智能”等字样的“新工科”专业频频出现。例如,北京交通大学新增智能运输工程专业,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增智慧海洋技术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增智慧林业和智慧水利专业等。
“如果过去是互联网+,那么未来就是人工智能+。”国家教育考试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说,这是一个大趋势,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工科”专业或将继续成为未来几年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新增专业体现了适应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重庆大学等四所高校今年新增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据介绍,该专业紧密贴合国家“双碳”目标,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于此次增设劳动教育专业,有专家表示,这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
部分管理类、艺术类专业布点撤销较多
近年来,高校撤销部分专业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2021年度,内蒙古大学撤销12个艺术类专业。2020年,重庆大学发布公示,以部分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相符合、专业基础薄弱的专业逐渐停止招生为由,拟撤销财政学等10个长期处于停招状态的本科专业。2019年起,华南理工大学暂停部分社会需求不足、就业状况差的本科专业招生资格。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表示,2021年度撤销的专业涉及804个专业布点,主要是一些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
记者了解到,2021年度专业调整,撤销部分管理类和艺术类专业的高校较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分别被33所和31所高校撤销。其次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被19所高校撤销。15所高校撤销产品设计专业。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陈先哲表示,为防止部分专业设置“过热”,教育部对艺术类等专业加大调控力度。“撤销不代表此类专业不重要,可能是因为此前开设太多,导致总体学生规模较大,超出正常市场需求。”
“管理类专业正在随着新零售、新物流、新商业等经济形态变化而不断转型升级,近年来的新增管理类专业,体现了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结合的趋势和特征。”陈先哲表示。
多位专家认为,学科定位不清晰、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符、生源不足、教学与就业质量不佳等因素,也是高校撤销专业的原因。
熊丙奇认为,一些专业设置快、停招快是盲目跟风造成的。“部分高校在开设专业时,没有结合自身定位、办学条件匆忙上马,没有办出特色与高质量,被撤销是必然的。”
“撤销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高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更加聚焦核心领域,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陈志文说,有些专业并不适合在本科阶段开设,在研究生或以上阶段培养,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专业调整有原则,对升学和就业影响不大
高校专业是否说增就增、说停就停?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