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来,北京城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与现代化、国际化、科技化相融合,变成更加具有“文化范儿”、“时尚范儿”、“国际范儿”的大都市。北京城历经沧桑、几经沉浮,犹如一部历史巨作,向人们诉说着城里老百姓生活的发展变化。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从四合院、筒子楼到商品房、摩天大厦,老百姓住得越来越好,活得越来越有品质。


四合院烙上历史印记


作为历史古都,北京城最具代表的建筑当数故宫。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游客带着对中国历史浓厚的兴趣前来探访这座皇家宫殿。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古都另一代表建筑是四合院,它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北京四合院往往坐落在北京城的胡同里,带着古朴典雅的气质,烙上了北京城历史的印记。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大多是独院式的,里面住的是大户人家或达官贵人。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院子里有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生活在这种四合院里的家庭,可以享受有天有地有花园的居住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迁移,北京城的一些四合院里住进了几户家庭。四合院逐渐变成了大杂院,几户家庭凑在一个院子里,难免会发生勺子碰锅沿的事情。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反映的就是大杂院的生活。”北京房展组委会秘书长郑向东说,无论是四合院,还是大杂院,通常院子里没有卫生间,也没有集中供暖,老百姓的生活不够便利。


商品房带来住房变革


上个世纪90年代,在北京城,房改的号角吹响,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那时候,北京的发展半径从二环扩大到三环,在三环周边出现一些新建的楼房。听说要搬上楼房了,很多住在平房里的人们都兴奋不已。


“伴随着从公房到商品房的更替,北京方庄地区建起北京房地产市场上最早的大型商品房住宅小区,吸引了包括影视明星在内的众多购房人的争抢。”郑向东说,最初的北京商品房面积不太大,为50平方米至70平方米左右。那时商品房的格局与现在商品房格局有所不同,客厅比较小,卧室比较大。北京住房货币化改革使得北京房地产市场变得更加市场化。


郭毅表示,“与北京四合院、大杂院相比,北京商品房最大的进步是,不仅有了卫生间、自来水,而且还有集中供暖。住在商品房里的家庭,再也不用跑到公共厕所如厕,也不用生炉子取暖了。”


北京新建筑崛起


鸟巢、国家大剧院、国贸三期在内的很多现代化的建筑项目逐渐崛起,它们或是在产品打造上有所造诣,或是在运用科学技术上有所创新,或是在注入文化内涵上有所特色,使之成为北京新坐标。


“随着北京商品房的不断发展,涌现了很多新兴的商品房小区。朝阳区出现了新城国际,房子面积达到上百平方米,房屋格局变为客厅比较大了。顺义区出现了中央别墅区,聚集着一些高档别墅小区,不少成功人士和外籍人士选择在此置业。北京还出现了单价达到数万元的高端住宅小区,此类高端住宅项目在提高产品力上不遗余力,如广渠金茂府就打出了科技牌。”亚豪市场总监郭毅指出,未来针对不同客群定制房子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


此外,北京城的建设离不开旧城改造。北京房展组委会秘书长郑向东对北京晨报记者说,“目前,北京部分老城区存在着大量老房子,需要进行改造,尤其是一些老房子没有电梯,给住在那里的老人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北京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在推进旧城改造工程,包括白塔寺改造工程、什刹海地区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完成,将会使北京部分老城区旧貌换新颜。”


一栋栋新建筑项目拔地而起,这些新建筑项目是城市发展成熟的标志符号,是一个城市进取心的体现。它们各具特色,给老百姓带来了更高层次的居住生活。未来,北京城一定是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与现代化、国际化、科技化相融合,变得更加具有“文化范儿”、“时尚范儿”、“国际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