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收藏本站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环球资讯网 > 军情观察 > 抗洪前线:最勇是战士,最亲是军人

抗洪前线:最勇是战士,最亲是军人

发布时间:2016/7/10   阅读:

7月5日,湖北省武穴市太白湖丰收港段决堤,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300名官兵奋战在决口堤段。图片来源:全军政工网

6月底以来,南方多省的洪涝灾害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更牵动着习总书记的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支持地方防汛救灾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近期,全国多地汛情严峻,防汛救灾任务艰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军委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根据新的汛情和救灾需要,指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相关部队迅即奔赴防汛救灾第一线,发扬我军能打硬仗的光荣传统,发挥突击队作用,大力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出贡献。

解放军和武警广大官兵闻令而动、向险而行。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部队以及各受灾地区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根据汛情和救灾需要,迅速奔赴防汛救灾第一线。

“湖南告急、贵州告急、安徽告急、江西告急、湖北告急、江苏告急……南方水灾,这个时候,你的‘欧巴’不在,‘偶像’不在,只有他们在!”网民的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大灾大难前满满的爱心。

灾难面前,人民子弟兵从未缺席。对人民子弟兵来说,抗洪这场硬仗,只许胜,不许败。大堤上,溃坝前,危难中,急需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子弟兵,哪里就有军旗红。

洪灾中,双膝跪出军民情

连日来,一名救灾战士吃饭时睡去的照片刷爆朋友圈,网友称赞这是“最美睡姿”。

这位可爱的士兵是陆军第14集团军某旅下士李金龙。洪涝发生时,他正在家休假。6月27日凌晨,睡梦中的李金龙发现自家被水淹了,他马上起身叫醒家人和周边邻居。

“我是军人,我申请和你们一起参加抗洪抢险!”当天上午,李金龙就近向当地人武部申请,加入了抗洪队伍。期间,他4天4夜没怎么合眼,救出了17人。

7月1日中午,刚救过人的李金龙满身污泥,领到盒饭刚吃几口就睡着了。一起参加抢险的市民胡勇用手机把这一场景拍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让“最美睡姿”火遍全国。

面对赞扬,李金龙说:“我觉得应该多报道受灾的群众和县城。其实比我们苦的人还有很多,像织金县人武部的民兵和消防武警。”

在抗洪现场,高强度的救灾工作让睡眠变得奢侈,官兵们几十个小时内只能有短短两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前方传回的很多现场图片显示,救灾官兵都是利用短暂空闲,和衣而卧打个盹,准备迎战下一轮高强度任务。

7月4日,安徽省南陵县西七圩溃堤现场,7000多亩的圩内一片汪洋,数千名群众需要紧急转移。一位老奶奶腿脚不便,解放军战士双膝跪在泥里,俯下身子背老人上肩。网友说,“这一跪,跪出了军民情深!”

记者还记得,同样是“洪魔”肆虐的1998年8月1日晚,年仅33岁的空军某高炮团政治指导员高建成在抗洪救灾急行军时,长江大堤决口,连队和群众突遭洪水袭击。命悬一线之际,高建成冒着危险将多位不擅游泳的战士转移到了几颗树上,并和战友们合力救助了两位老人,自己却在精疲力竭之际被巨浪卷走,英勇牺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建军节”。

我们这支军队称谓前的“人民”二字重逾千钧,危急时刻,军人视人民的安危重过一切。

灾区群众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洪涝灾害当前,军民心手相连,有着无言的默契。我们看到,当地群众自发地把热馒头、煮鸡蛋、矿泉水等送给忙得忘了吃饭的救灾官兵。

7月6日,空降兵某师临时抽调突击队,紧急驰援湖北省天门市家河,处置管涌重大险情,避免附近工业园和火车站的近百趟列车受灾害影响。

决堤口,抢险更显战斗力

7月5日至6日,湖北武汉等地一片汪洋的照片让人难忘。

6日11时15分,驻鄂空降兵某师接到地方紧急电话,湖北省天门市刘家河北段720渠发生管涌重大险情。刘家河险情堤段下游是大片工业园区,距离天门南火车站仅仅5公里,若河堤失守,将给工业园和火车站的近百趟列车带来巨大影响。

正在天门市汉北河筑堤的空降兵某师迅速出动30人组成党员突击队,采取摩托化行军和徒步奔袭的方式开进,第一时间赶到险情堤段。在现场后,官兵们发现险情远比预先通报的更为严重,涌出的洪水直径达半米多,且还在不断恶化。官兵们迅速分组,装沙袋,打地桩,填管涌,5小时后,管涌被彻底堵住,彻底排除险情。

中午13时许,空降兵部队又接到紧急电话,武汉市黄陂区童家湖水库水位堤坝随时可能溃口,附近的天河机场跑道危急。天河机场跑道平均3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接到请求后不到30分钟,以英模单位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团为主体的200余人完成人员集结和物资装载。经过6个小时奋战,官兵们搬运沙袋12000余袋,消耗沙土600余吨,平均每人搬运搬运沙土3吨,1000米长的堤坝上平均加高80到100公分,堤坝转危为安。

7月6日6时许,持续的暴雨使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沈村镇胜利村河堤决堤。第12集团军“朱德警卫团”奉命火速救援。由于决口长度达五十米左右,两岸落差达两米以上,官兵们冒着被暗流吸走的危险,用冲锋舟将村民和物资运一趟又一趟地动到安全地带。一名村民激动地说:“子弟兵来得太及时了,我们有救了。”

从7月4日凌晨2时至7日下午14时,该团官兵已经不分昼夜连续奋战4天,累计救援群众2500余人。该团冲锋舟操作手魏鹏,连续奋战28个小时不下“水线”,先后营救群众60余人。

以上只是各地救灾军人的缩影。抗洪如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竞赛,而且很多路段还必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既考验耐力,更考验爆发力。我们的救灾部队没有让国人失望,他们战斗力“爆棚”,拿下了每一项险难任务,让大量群众脱离危险。

在应急抢险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人民子弟兵是骨干力量。目前,全国防汛抢险队伍47万人,其中有解放军19支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武警水电部队3个总队9个支队、1389支地方防汛机动抢险队。

7月6日11时45分,东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102名官兵,火速奔赴芜湖市弋江区白马街道漳河石跪圩,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战斗。这是该旅连续第六天参与当地抗洪抢险。截至下午5时,该旅官兵装填搬运沙包7000袋,加固堤坝200米,为迎接下一波洪峰的到来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大灾前,人人都是英雄汉

洪水肆虐,党员铁骨铮铮;抢险救灾,尽显英雄本色。抢险前线,党员骨干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在抗洪战场得到检验。

7月7日凌晨,安徽省含山县林头镇义城圩突发漫堤。短短几个小时内,圩内19个自然村全部被淹,水位一度达到4米以上。陆军第1集团军某旅紧急出动200余名官兵,星夜兼程赶赴现场展开救援。战斗中,由党员骨干组成的18支搜救小分队冲锋在前,赢得官兵和群众的称赞。一夜没有合眼的机步11连指导员彭金华用沙哑的声音说:“这个时候,党员就是标杆,必须冲在前面!”

7月7日夜里11时,武汉总医院皮肤科女军医周凌随医疗队到达灾区,下车后立即对抗洪官兵巡诊。抗洪官兵长期泡在水中,极易导致真菌细菌感染、皮肤晒伤灼伤,作为皮肤科医生的周凌意识到自己也是抗洪主力军的一员。两个半小时后,她已连续处置约50个皮肤感染的患者。一名战士因长期泡水导致脚丫严重溃烂红肿,周凌将他的脚丫一个一个地掰开,把药物细细涂上伤口……周凌的一举一动深深地打动了这名战士,战士起来时给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迟迟不愿礼毕。

陆军第12集团军“临汾旅”参谋倪锐近日正奋战在抗洪一线,他的妻子——该旅医院女军医兰晓玥深深挂念着前方的丈夫。她向丈夫发微信关心丈夫安全和询问救灾情况,但多半没有回音,偶有回复也都是在几个小时甚至是隔天之后才收到。

同为军人的兰晓玥理解丈夫,她说:“工作上的事只要你决定了,我都支持你。我深知这身军绿色的意义所在——奉献。当党和祖国人民需要的时候就应该顶上。”

前两天,不甘落后的兰晓玥和战友们一起写下请战书,主动申请奔赴抗洪救灾一线,要与爱人一起并肩抗洪。

 

一日当兵,终身保持兵的本色。抗洪任务面前,不但现役军人奋战在一线,很多退伍军人同样战斗在洪流中。

湖北黄冈市龙感湖水位持续上涨,超过预警水位,部分地段防汛形势严重,防守人员严重不足。7月3日开始,黄梅县小池镇滨江新区退伍军人自发组成60人的退伍军人突击队,来到大堤上。据现场的老兵说,他们是在新闻上看到了防汛的严峻形势,有个战友在微信群里发出号召,大家就都穿上珍藏的作训服来了。截至6日18时,退伍军人突击队已在大堤上奋战了三天两夜,搬运沙袋几万个,先后构筑加固堤坝500米,倾力确保大堤安全。

在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军人参加大沙河上游水库抢险现场,一些老百姓们看到官兵们全身湿透仍然干劲不减,深受感染,也自发加入到抢险队伍中来。一位60多岁的老人是原第二炮兵的退伍老兵,听到抢险的消息后,带着10岁大的孙子赶来,帮助官兵们给沙袋封口。

7月5日,安徽省庐江县罗河镇群众自制感谢标语,向武警官兵致敬。

网络上,军旗猎猎高飘扬

历次灾难来临时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抗灾救灾过程中,总会伴生各种话题“洪流”,应对不好,反而会产生舆情“次生灾害”,甚至直接影响抗洪抢险的工作大局。

这次抗洪,军队闻令即动,加强一线指挥领导和宣传透明度及亲和力,尤其是在网上传播引导方面主动作为,表现可圈可点。

军委政治工作部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主办的“防汛救灾快播”平台进驻人民日报客户端,平台下设“权威发布”“一线传真”“抗洪先锋”等栏目,第一时间向媒体和网友传递救灾进展、感人事迹和现场图片等。

“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等军队自媒体在抗洪宣传中表现活跃,文风活泼清新,颇受网友追捧,不少文章被广泛转载。如《他们,正给世界提供“中国军人方案”》一文视角独特,真情流露,且颇有见地,阅读数轻松“10万+”。被文章所感动的网友纷纷留言:“最可爱的人,心疼人民子弟兵,致敬人民子弟兵!”

近日,一张救灾军人吃“泥水馒头”的照片在网络上炸开了锅,有人质疑军队的后勤保障水平,称“让抗洪官兵吃泥水馒头是失职”。还有人对军队现在还是用肩扛、堆沙包这种“古老”的抗洪方式不解:我们的大型工程作业车哪里去了?

连日来,记者加入的好多个QQ群都在热烈讨论“泥水馒头”和军队野战伙食保障,有人质疑,有人不解,有人辩解,一派“热闹”场面。微博、微信中相关言论更是难以计数。

解放军报客户端和“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于7月7日分别发表文章对救灾军人“为什么啃馒头”进行了详细报道,人民日报客户端随后也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盘点,真相大白,网友们终于明白了“泥水馒头”与解放军后勤保障能力毫无关系,反倒是一个军民情深的现实故事。

可以说,无论是在抗洪救灾正能量传播方面,还是在“泥水馒头”舆情事件的澄清和应对中,军队新媒体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让军旗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

1998年的洪灾,2002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8年春节前的冻雨……这些年来,我们经历过形形色色的灾难,不变的是人民子弟兵这道绿色的屏障,始终保护着百姓的安危。

钱钟书先生评价爱妻杨绛先生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读过钱杨两位先生爱情故事的人,会明白这八个字所饱含的那份深沉的爱。作为媒体人,记者一直在接受着慎用“最”字的谆谆教诲。但对抗洪救灾现场的军人,不禁想大声说: 你们是祖国和人民“最勇的战士,最亲的儿女!”


推荐资讯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18611682146 18612878329  13718459036   QQ:2754868060 QQ:2563761688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