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收藏本站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环球资讯网 > 媒体扫描 > 大国工匠之动物标本剥制师

大国工匠之动物标本剥制师

发布时间:2016/6/23   阅读:

  2016年4月的一天,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动物剥制实验室内,标本剥制师姜牧里和徒弟陈志宏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正在制作动物标本。实验室里没有高端、精准的仪器,桌子上摆放的,只是镊子、刀子、剪子、缝合线还有调色板和上色笔等一些传统的工具。而这看似简单的工具,却是一门对手艺要求极高的工作。

  姜牧里手拿上色笔,正在给一只金丝猴标本的面部上色。这是标本制作工艺中的一道必要程序,在他的手下,金丝猴仿佛又“复活”了。

  姜牧里今年54岁,标本剥制师。1979年参加工作,当年他是接父亲班参加工作的。父亲是解放初国内第一代的生物标本的科研人员。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4岁时就跟跟父亲野外考察,在父亲身上潜移默化的学到了不少东西。

  刚参加工作时,姜牧里负责动物标本制作,动物野外考察;标本库房保管以及景观制作等工作。1982年,他参加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举办的多期标本制作学习班。期间,从师国内几位动物标本剥制专家。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术和理论。

  每一个动物标本的制作,都要经过采、剥、泡、晒、磨、填、缝、润等10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再小的一件标本,制作之前都要有一张画在纸上的标本草图。这就要求标本剥制师对动物的躯体结构,生活习性;形态造型等要非常熟悉和了解。

  1985年从事技术工作之初,姜牧里在制作动物标本时经常受伤。由于日常工作时使用的是三棱手术缝合针,在缝合动物皮张时,经常被针划破。有时伤口不小心带进了防腐剂,皮肤和肌肉就会腐蚀溃烂。处理不干净,伤口就难以愈合。受伤后疼痛难忍。2008年制作大象标本的过程中,由于象皮过重,用力过猛,导致他右手中指的韧带被拉断。现在姜牧里的右手上还留有明显的疤痕。

  姜牧里说:“用手工作者为劳工,手脑并用者为艺匠;手脑心合用者为艺术家。”造型艺术应传神而不是写实。干标本剥制这一行必须热爱动物,经常去野外观察,拍摄,记录;读大量的书。每做一个动物标本,都要给这个动物造型编一个符合它生活习性的小故事。动物形态要赋予其思想,这样动物的灵性才能表现出来。标本才能鲜活,传神。

  姜牧里说,多年对动物的观察,加上自己对动物的理解,使自己的思维能够完全融入到动物的形态之中。也就是说,能够达到人和动物合一的状态。这是一种奇妙的境界,换句话说好像有些“走火入魔”。

  几年来,姜牧里带领着几个徒弟先后制作了东北虎,金丝猴、金雕、丹顶鹤等动物标本100余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或仰天咆哮,或憨态可掬,各个栩栩如生。动物标本能让人们更好地观察它们,而这在动物园和野生环境中是无法做到的。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延,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断地发生变化或遭受破坏,野生动物加速灭亡。把死亡的濒危动物,用科学的方法制作成标本进行保存,以备展开深入的科学研究,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一种主要方式之一。

  姜牧里说,标本剥制这一行,易学难精。它是一项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的工作,目前国内学这行的年轻人并不多。由于动物的种类不同,形态的不同,所以每做一件标本都是一次崭新的挑战。标本剥制工作并不枯燥,而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推荐资讯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18611682146 18612878329  13718459036   QQ:2754868060 QQ:2563761688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